一言不合就斗图?这些表情包不能发小心被索赔
发布日期:2022-05-14 14:14 来源:未知 阅读: 次
根据《中国青年网民网络行为报告(2016-2017)》显示,聊天时使用表情符号,已然成为青年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新的沟通方式。使用次数最多的表情,总计高达75亿多次。
娱乐有度,言行有界。表情包绝非法外之地,其使用和传播亦有底线日,新浪微博逐步下线其自带表情包中叼烟形象的“酷”表情。北京市控烟协会负责人称,将吸烟行为等同于“酷”有诱导吸烟之嫌,建议腾讯撤除微信、QQ上的吸烟表情。此前,因截取影片《二十二》中老人头像,制作表情包戏谑“慰安妇”,上海似颜绘科技有限公司被处以警告、罚款人民币1.5万元
北京社会科学院首都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林生认为,衡量表情包是否触及道德底线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,只能以现有的或传统的伦理观、秩序观审视表情包。
相较于表情包模糊的道德底线,相关法律规定则构成了表情包传播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红线日,准备赴加拿大留学的郜宇翔在临近登机前,仔细检查了手机里存储的微信表情包,把原先100多个表情,删掉了一大半。 “学长在留学群里专门提醒过表情包的尺度问题。如被外国海关检查到手机内存有儿童类题材的表情包,严重的情况,可能会被当作恋童癖强制遣返。”郜宇翔说。 某高校的研三学生刘蒙宁则认为,表情包不能过于“黄暴”,她不能接受带有性挑逗意味的表情包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,表情包传播方不同,承担的法律责任亦不同。“对于制作方而言,生产的表情包如果侵犯了公共利益、违反《管理办法》的规定,应按情节轻重接受相应处罚。对于网络平台而言,应承担审查责任。对于网友而言,若使用者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,则会根据其造成的社会后果接受相应的处罚。”
国外表情市场的成功,让不少国内商家跃跃欲试。然而,行业野蛮生长造成的版权侵权问题,也让业内人士头疼不已。
设计出微信“爆款”表情包的超能也曾深受版权侵权之害。“表情版权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。有时候设计师没有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版权,但有时候会因为版权保护中心服务不到位而使应得的版权姗姗来迟。”
“表情包视情况被认定为计算机软件作品或美术作品。若被认定为计算机软件作品,可适用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;被认定为美术作品的话,则受到《著作权法》等相关法律保护。”李俊慧说。
李俊慧建议,设计师在完成创作后应及时申请版权登记,适当的时候要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。“若他人未经授权使用表情包用于商业用途,这就侵犯了原作者的经济利益,也就是通过作品使用或许可授权获得合理回报的利益。”李俊慧说,“这种侵权情形就比较严重了,权利人可起诉侵权人或平台。”